【微语明晰140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规费取消后的应对措施

  • 首页
  • 飞艇冠亚和技巧算法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飞艇冠亚和技巧算法 > 新闻动态 > 【微语明晰140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规费取消后的应对措施
    【微语明晰140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规费取消后的应对措施
    发布日期:2025-07-06 01:06    点击次数:74

    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中原规费中的工程排污费已停征,改征环境保护税。2024版《清单计价》标准中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生产工人的计入人工费,属于管理人员的计入管理费。具体如下:

    社会保险费

    在新的计价标准下,生产工人的社会保险费计入人工费,在计算综合单价时,需考虑生产工人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作为人工费的一部分参与计价。管理人员的社会保险费计入管理费,在确定管理费费率时,要综合考虑管理人员的社会保险等支出。

    住房公积金

    生产工人的住房公积金计入人工费,在计算人工成本时要包含这部分费用,从而影响综合单价。管理人员的住房公积金计入管理费,在核算企业管理费时,要将其作为其中一项费用进行考虑。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中明确取消了规费项目,需根据政策调整背景和替代方案进行系统性应对。以下是具体应对策略及操作建议:

    一、核实政策背景与调整内容

    1. 确认规费取消的范围  

          规费取消(如社保、公积金等不再单列),还是仅部分规费调整(如工程排污费取消,其他保留)。

          查阅官方文件(如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文),确认取消后的费用是否转移至其他科目(如人工费、税金或企业管理费)。

    2. 分析政策目的  

       取消规费是为简化计价流程或税费改革(如社保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需关注相关配套政策(如费用承担主体是否转移至企业或政府)。

    二、调整工程造价的费用构成

    1. 费用重新分配

           情形1:规费并入其他科目  

          若原规费项目(如社保、公积金)被要求计入人工费或企业管理费,需重新制定费率标准。  

           示例:  

          原人工费单价为100元/工日(不含社保),现需将企业承担的社保(20%)纳入人工费,则新人工费单价调整为:  

           100 * (1 + 20%) = 120 元/工日

          情形2:政府承担部分费用 

          若取消的规费改由财政补贴(如残疾人保障金),需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费用来源,避免重复计取。

    2. 更新计价依据

          人工费调整:按新政策重新测算人工成本,参考地方造价站发布的人工费指导价。

          企业管理费修订:若原规费项目划入企业管理费,需调整企业管理费费率,并在合同中约定计算规则。

    三、合同与招投标管理

    1. 招标文件修订  

          删除原“规费”章节,明确费用分配方式(如人工费含社保、公积金)。

          新增条款说明政策变化的影响,例如: “根据GB/T50500-2024规定,原规费项目(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等)已纳入人工费单价,投标报价时需按含规费的人工费市场价填报。”

    2.合同条款调整  

          已签订合同:若合同约定“规费按实结算”,需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取消后的处理方式(如费用包干或按新政策调整)。

           新签合同:在专用条款中约定人工费、企业管理费的组成范围,避免争议。

    四、企业成本管控与风险防范

    1. 成本核算重构 

          施工企业:将原规费支出纳入人工成本或管理费用科目,调整财务核算体系。

          示例:  原单独列支的社保费用(如人工费的20%)改为直接计入人工成本,需同步更新成本分析报表。

    2. 员工权益保障  

          若社保、公积金等不再以规费形式列支,需确保企业仍依法足额缴纳,避免用工风险。

          与人力资源部门协同,确保缴费基数与政策要求一致。

    3. 价格风险分担  

           在合同中约定人工费或管理费的**价格调整机制**,例如: “如遇社保缴费基数或费率上调,人工费单价按同比幅度调整。”

    五、过渡期项目处理

    1. 已招标未开工项目  

           发承包双方协商调整报价,按新标准重新组价,签订补充协议。

    2. 在建项目  

          若原合同约定规费按实结算,可按取消后的政策调整费用,并提供缴费凭证作为依据。

    3. 结算审计争议 

           准备政策文件、费用转移证明等资料,说明计价调整的合规性。

    六、示例:规费取消后的计价调整

    背景

          某地区取消规费,要求将社保和公积金纳入人工费单价。已知:  

          原人工费单价:100元/工日(不含社保公积金);  

          企业社保费率:20%(养老12%、医疗6%、失业2%);  

          公积金费率:12%。

    调整后人工费单价:100 * (1 + 20% + 12%) = 132 元/工日

          投标报价时,直接按132元/工日计入分部分项工程和措施项目的人工费。

    七、长期建议

    1. 动态跟踪政策 

           关注住建部、人社部等部门的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计价模式。

    2. 加强人员培训  

           对造价、财务、合同管理人员开展新政策培训,统一执行标准。

    3. 数字化工具应用 

          使用工程造价软件更新费率和计价模板,确保数据合规。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有效应对规费取消带来的计价变化,保障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同时防范法律与财务风险。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将规费取消,改为将相关费用计入人工费和管理费。相关应对措施如下:

    对建设单位的应对措施招标文件编制方面明确费用构成:在招标文件中应清晰说明原规费所含内容已分别计入人工费和管理费,避免投标人误解,确保投标人在报价时能准确考虑相关成本。细化计价要求:详细规定人工费和管理费的计价方式、取费标准等,为投标人提供明确的报价指引,使报价更具可比性和合理性。合同管理方面风险分担约定:在合同中明确因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费用变化的风险分担原则,如对于因人工费或管理费上涨可能带来的风险,根据 “谁风险可控、由谁承担” 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2。结算条款优化:约定结算时人工费和管理费的调整方法,例如根据市场价格指数、政策调整文件等进行调整,确保结算时费用计算合理、公平。对施工单位的应对措施投标报价方面成本核算精细化:对人工成本进行详细分解,明确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在人工费和管理费中的占比,准确核算成本,避免漏算或重复计算。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上同类项目的人工费和管理费水平,结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报价,既要保证报价具有竞争力,又要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合理的利润空间。项目实施方面成本控制强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人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控制,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开支,确保实际成本不超过预算。资料管理完善:及时收集和整理与人工费、管理费相关的资料,如人员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凭证、社保缴纳证明等,为可能出现的结算争议提供有力证据。对造价咨询企业的应对措施业务培训方面标准学习深入化:组织员工深入学习新版计价标准,理解规费取消后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整体影响,掌握人工费和管理费的计价规则和调整方法。案例分析常态化: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员工对新规下计价业务的操作能力,熟悉不同项目类型在规费取消后的计价特点和难点。咨询服务方面审核工作严谨化:在审核建设单位的最高投标限价和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时,要重点关注人工费和管理费的计算是否准确、合理,是否符合新版标准的要求。提供专业建议: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关于规费取消后计价风险的专业评估和应对建议,帮助双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降低风险。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中规费取消后,对建设工程的项目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成本构成方面人工费更完整:原规费中的生产工人社保和公积金等部分计入人工费,使人工费包含了更全面的劳动相关成本,更能反映市场真实价格,有利于更准确地核算人工成本。管理费增加: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保和公积金等费用计入管理费,会使管理费有所增加,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管理成本的控制和优化,也更清晰地体现了企业管理活动的实际成本。成本结构调整:规费的取消改变了工程成本的结构,原本单独列项的规费被分摊到人工费和管理费中,使成本构成更加细化和合理,有助于建设各方更精准地分析和控制成本。成本控制方面风险分散:规费不再作为不可竞争费用单独列项,相关费用融入人工费和管理费后,使成本风险更加分散。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人工费和管理费进行更精细的测算和控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成本波动风险。市场因素影响增强:规费取消后,人工费和管理费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更加直接。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物价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都需要更加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成本核算方面核算更复杂:原规费分摊到人工费和管理费后,成本核算需要更详细地划分和计算,例如需要明确区分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相关费用,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求成本核算人员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数据准确性要求提高:为了准确核算成本,企业需要更准确地收集和整理与人工费、管理费相关的数据,如人员工资明细、社保缴纳记录、管理费用支出凭证等,这有助于提高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成本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成本竞争方面企业自主报价空间增大:取消规费后,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情况,更灵活地确定人工费和管理费的报价,有利于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报价的竞争力。市场竞争加剧:由于报价更加灵活,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可能会在保证项目质量和利润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来降低报价,这将促使整个建筑市场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在成本核算中准确分摊规费取消后计入人工费和管理费的费用,需要从明确费用性质、确定分摊方法、收集基础数据等多方面入手,以下是具体的方法:

    明确费用性质与归属人工费部分:原规费中属于生产工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应明确计入人工费。这些费用是为了保障生产工人的权益,与工人的劳动直接相关,所以在分摊时要确保准确划分到相应的人工成本中。管理费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则应计入管理费。因为这些费用是企业为了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紧密相连。确定合理的分摊方法按人员比例分摊计算人员占比:统计项目中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数量或工时占比。例如,一个项目中生产工人总工时为 10000 小时,管理人员总工时为 2000 小时,则生产工人工时占比为 83.33%,管理人员工时占比为 16.67%。分摊费用:根据人员占比将原规费中的相关费用分别分摊到人工费和管理费中。假设原规费中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总计 10 万元,那么分摊到人工费的金额为 8.333 万元,分摊到管理费的金额为 1.667 万元。按费用定额分摊参考定额标准:依据国家或地方发布的费用定额标准,确定人工费和管理费中应包含的原规费相关费用的比例。如某地区规定,在一般建筑工程中,人工费中应包含原规费中生产工人相关费用的 80%,管理费中应包含企业管理人员相关费用的 20%。计算分摊金额:按照此比例,结合项目实际发生的原规费相关费用总额进行分摊。若项目原规费相关费用共计 20 万元,其中生产工人部分 15 万元,管理人员部分 5 万元,则分摊到人工费的金额为 15×80% + 5×20% = 13 万元,分摊到管理费的金额为 15×20% + 5×80% = 7 万元。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设置明细科目:在会计核算中,对人工费和管理费设置更详细的明细科目,如在人工费下设置 “人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生产工人)” 等科目,在管理费下设置 “管理人员工资”“社保公积金(管理人员)” 等科目,以便准确记录和核算分摊后的费用。加强数据管理:收集基础数据:全面收集与人员、费用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员工考勤记录、工资发放明细、社保公积金缴纳凭证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核对与分析:定期对成本数据进行核对和分析,检查分摊结果是否合理,是否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情况。考虑项目特殊情况项目类型差异: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如住宅项目、商业项目、工业项目等,其人员构成和管理模式可能存在差异,在分摊费用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例如,工业项目可能技术含量高,管理人员比例相对较高,在分摊原规费中的管理费相关费用时,应适当提高分摊比例。项目规模影响:大型项目和小型项目在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上也有不同。大型项目可能管理层次更复杂,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分摊管理费相关费用时,要根据项目实际规模和管理难度进行合理调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